English

最早中译本

2000-04-26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读了顾骧先生在《中华读书报》3月22日“读者看法”版上发表的短文,笔者也想谈两点看法。一是顾先生虽然正确指出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(以下简称《钢铁》)“介绍到我国不是近半个世纪而是半个多世纪”,最早翻译(应该说是出版)《钢铁》的,“当然也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”,但是由于他“没有再去查核”,所以只好使用“恐怕”、“可能”、“好像”等字眼,还是没有解决《钢铁》的最早中译本这个问题。

那么,《钢铁》究竟是何时由何人最早译介到中国的呢?《北京晨报》记者郭葳在该报3月4日发表的《钢铁在这里继续熔炼》一文中,认为《钢铁》的“首位中文译者”是梅益先生,其中译本是1942年夏天交由上海新知书店排印出版的。但据笔者所知,《钢铁》的最早中译本并不是上海新知书店出版的,其“首位中文译者”当然也不是梅老先生。据《民国时期总书目·外国文学》的著录,《钢铁》的最早中译本应属上海潮锋出版社于1932年5月初版的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?》(书名后面有个问号),因此它的最早中译者应是段洛夫、陈非璜二人。段、陈译本是据日译本转译的,卷首有戈宝权写的《关于奥斯托洛夫斯基》一文。该书问世后,很受中国读书界欢迎,所以很快(同年7月)就再版,并且在1939年5月和1940年5月先后印行了“战时订正初版”和“战时订正二版”,抗战胜利后又于1946年5月重版。而在段、陈译本面世5年后(1942年)由上海新知书店初版的梅益译本,则是据英译本转译的(个别章节并参照日译本及原文本作了补充)。梅译本出版后,在国内特别是在解放区广为流行。仅据上述书目的不完全著录,就有大连中苏友好协会(1946年6月)、河北朝城冀鲁豫书店(1947年9月)、太行群众书店(1947年12月)、太岳新华书店(1948年12月)、中原新华书店(1949年4月)、山东新华书店(1949年8月)等翻印本,以及上海生活·读书·新知联合发行所于1949年8月出版的《苏联文学丛书》本;此外,还有哈尔滨兆麟书店(1948年)和天津知识书店(1949年)的缩写本,以及沈阳东北书店1949年版的通俗本。解放后,由于梅益译本于195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出版,并广为传播(至今已印行了5版67印次),而段、陈译本没能再次印行,所以年青的读书报记者就仅凭印象也“没有再去查核”而误认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是《钢铁》的最早中译本,从而作出《钢铁》被译介到中国只有“近半个世纪的时间”的结论。末了,还应指出的是,在解放前,除上述两个译本外,还曾有过另一个中译本,即被收入茅盾主编的《国讠凡艺丛书》中的由重庆国讠凡书店于1943年10月初版的弥沙译本(弥沙看来是个笔名,其真名还有待考证。)

(国家图书馆 林德海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